摘要:采用低压等离子喷涂技术在Ni3Al基单晶高温合金IC21基体上沉积NiCrAlY涂层.将样品在1150℃的恒定温度下进行200 h的静态氧化,利用SEM、EDS、XRD及TEM表征涂层和基体在高温下互扩散后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得到涂层与基体高温下的互扩散规律.结果表明:NiCrAlY涂层/IC21单晶在1150℃下静态氧化5h时出现了互扩散区(IDZ)和二次反应区(SRZ);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IDZ的厚度呈现逐渐增宽趋势,初始0~50 h时IDZ厚度增率攀升较快,50~100 h时增长有放缓趋势,100~200 h时增速下降明显;NiCrAlY涂层/IC21单晶在1150℃下静态氧化后产生了两种不同取向的析出相,分别为针叶状和竹叶状,析出相成分均包含Re,Mo,Cr及Ni元素且成分相近,根据晶面间距计算得出该相为μ-TCP相,出现不同取向的原因为Re和Mo元素易在基体中形成局部过饱和,元素的差异使μ-TCP相优先沿着Re或者Mo含量较高的晶面生长,从而使μ相产生两种不同取向.
摘要:以纳米团聚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7YSZ)粉末为原料,通过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技术在涂覆有NiCoCrAlY粘结层涡轮叶片表面制备了羽毛柱状热障涂层,对不同部位涂层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S-PVD技术在涡轮叶片上不同部位制备的热障涂层结构相同,能够在非视线沉积区域的叶缘板表面获得典型的PS-PVD热障涂层结构.涂层沉积过程中,涡轮叶片构型对涂层沉积效率有明显影响,当喷枪垂直叶片旋转轴时,涂层在远离叶片旋转轴区域的厚度较低,原因在于凹型曲面对反射粒子具有汇聚作用而凸型曲面对粒子具有分散作用,两种因素结合可预测复杂构型叶片表面的涂层厚度分布规律.PS-PVD技术制备的热障涂层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采用涂层表面镀铝改性工艺能减缓循环热应力造成的涂层失效.
摘要:以机械混合方法制备的NiCr/Cr3C2-BaF2·CaF2-Ag复合粉末为喷涂粉末,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NiCr/Cr3C2-BaF2·CaF2-Ag自润滑复合涂层.利用XRD研究了涂层的相组成和晶体结构,利用SEM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使用显微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分别对涂层的硬度和结合强度进行评估,并采用球-盘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检测涂层在25~800℃范围内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金属Ag的掺杂仅略微降低了涂层的硬度和结合强度,且涂层在25~800℃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Ag的塑性使得涂层在25~350℃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润滑性;温度达到500℃及以上时,磨痕表面反应产生的AgCrO2和BaCrO4对涂层的耐磨、减摩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要:为了增强承重普碳钢件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和耐500℃高温性能,将两种没有气味的环保型水性纯铝粉涂料在室温下喷涂至Q235普碳钢片表面,制得单层和双层两种铝粉涂层.将涂层试样浸泡在室温质量分数为3.5%的NaCl的模拟海水中,考察涂层的抗腐蚀性能.为提高单层涂层的耐腐蚀性和双层涂层的粘接强度,研究了1000℃氩气处理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单层铝粉涂层试样泡在盐水中2天后就开始生锈,而经过1000℃氩气加热处理10 min后,涂层在10天内都没有生锈,同时涂层的粘接强度由11.6 MPa增加到14.0 MPa;原始双层铝粉涂层试样泡在盐水中10天内没有生锈,经过1000℃氩气加热处理10 min后,涂层防腐蚀性能没有降低,而涂层的粘接强度由9.9 MPa增加到11.3 MPa.XRD表征结果表明,原始双层铝粉涂层表面只有金属铝,经过1000℃氨气加热处理10 min后,涂层表面也出现了极少量Al2O3.SEM表征表明:经过1000℃氩气加热处理10 min后,单层涂层中球形铝粉颗粒熔化形成了片状颗粒,片状颗粒层在垂直于涂层方向的间隙明显减少,这可能是单层铝粉涂层经1000℃氩气加热10 min后防腐性能明显提高的原因;球形铝粉颗粒熔化也导致了涂层粘接强度的增加.
摘要:针对传统制备工艺难以高效制备致密的氧化钆掺杂氧化铈(GDC)电解质涂层,采用超低压等离子喷涂(VLPPS)技术和使用自制的Gd0.2Ce0.8O1.9团聚粉末,在150,250和350 mm喷距下高效制备三种致密的GDC涂层.通过SEM,XRD和纳米压痕等方法表征了涂层的形貌、物相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三种GDC涂层均非常致密,均由未熔粒子、熔融粒子和气相团簇共同沉积而成;随喷距增加,GDC涂层沉积状态由液相沉积向气液沉积转变,涂层孔隙率从2.68%增加至8.62%,涂层力学性能下降,在150 mm喷距下GDC涂层的力学性能最好,其硬度及弹性模量分别为7.3 GPa和119.5 GPa;GDC粉末在喷涂前后,无相变与择优取向产生.
摘要:等离子体电化学法制备银纳米颗粒(Ag Nanoparticles,Ag-NPs)比常用化学方法更加快速环保,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地调控Ag-NPs的生长过程,利用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吸收光谱法实时监测Ag-NPs的生长过程,通过改变放电时间、电流及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醇作为自由基OH清除剂,验证了水合电子对Ag+的还原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放电时间、增大放电电流及加入低浓度乙醇均可促进Ag-NPs的生成;然而加入高浓度乙醇在反应初期会促进Ag+的还原,而在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会阻碍Ag+的还原.
摘要:为了研究氧化镁基耐火材料在高碱度渣下的服役行为,选取三种典型的氧化镁基耐火材料,采用静态坩埚法,在1600℃下研究了CaO-Al2O3-SiO2-MgO四元渣对MgO-MgAl2O4,MgO-CaO和MgO-C的腐蚀及渗透行为.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MgO-C材料表现出最佳的抗渣性能,MgOCaO材料次之,MgO-MgAl2O4材料相对较差.其中,MgO-C材料的抗侵蚀指数和渗透指数分别为0.04和0.18.因此,在不考虑对钢水的增碳影响前提下,MgO-C耐火材料仍然是高碱度渣冶炼环境首选的炉衬材料.
摘要:为制备高效药剂13%甲维盐·二卤代吡唑酰胺微乳剂,对配方中的溶剂、防冻剂、乳化剂和水质进行研究,最终确定13%甲维盐·二卤代吡唑酰胺微乳剂最优配方为:8%的甲维盐,5%的二卤代吡唑酰胺,10%的N-甲基吡咯烷酮,15%的碳酸二甲酯及22%的乳化剂800号,自来水补足100%.通过最优配方所制备的甲维盐·二卤代吡唑酰胺微乳剂各项性能良好,符合标准要求.室内毒力实验表明,药剂杀小菜蛾的高峰时间为第2d前后,并且对其有显著的防治效果.13%甲维盐·二卤代吡唑酰胺微乳剂应用鳞翅目蔬菜害虫防治,具有良好的药效和应用前景.
摘要:以重晶石单矿物为研究对象,捕收剂选用十二烷基磺酸钠、油酸钠、733及十二胺,通过pH值、捕收剂类型及用量条件试验发现,四种捕收剂中十二烷基磺酸钠对重晶石捕收能力最强,其次是油酸钠,733与十二胺对重晶石捕收能力相对较弱.通过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检测试验及Materials Studio软件模拟发现,重晶石在溶液中解离时,沿(001)面完全解离.由于重晶石晶体结构中Ba—O键(键长0.2814 nm)相比S—O键(键长0.1448 nm)要长,因此其容易断裂,导致矿物表面主要暴露大量带正电的Ba2+离子和荷负电的O2-离子,带正电的钡离子Ba2+与十二烷基磺酸根离子(C12H25OSO3-)容易发生化学吸附而生成十二烷基磺酸钡,使矿物疏水上浮.
摘要:通过对A356合金旋转喷吹精炼工艺的正交试验,分析了影响旋转喷吹精炼工艺的3个因素,包括喷头转速、氮气通入量、精炼除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旋转喷吹精炼工艺的因素依次为喷头旋转速度>氮气通入量>精炼除气时间;最佳的旋转喷吹精炼工艺参数为喷头转速1200 r/min、氮气流量3.0 Nm3/h、除气时间12 min,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精炼除气效果最佳.
摘要:针对辰州矿业某选矿厂二段磨矿的分级机分级精度不高,造成溢流产品过磨与欠磨,分级机溢流浓度低影响浮选时间等问题.通过技术改造,用水力旋流器预先分级,高频细筛替代螺旋分.级机,用钢锻替代钢球做二段磨矿介质.项目改造完成后,在保障锑回收率不下降的前提下,Au及WO3回收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摘要:垂直碳纳米管与本征碳纳米管随机、杂乱无章、弯曲扭折的生长形态不同,其排列整齐,取向一致,可充分利用的表面积更大,具有更优异的导电性能、热学性能等,因此对垂直碳纳米管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全面介绍了垂直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以及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阐述了垂直碳纳米管的生长模式,最后针对垂直碳纳米管的性质特点,总结了其在各种方面的应用及展望.
摘要: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骨组织工程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正逐步走向市场化.综述并分析了骨组织工程领域中国发明专利的申请状况,对具有较高潜在应用价值的专利进行重点剖析,最后从专利申请的角度,展望人工骨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摘要:磷、钾是我国农业的重要资源,但长期面临缺磷少钾的难题.针对湖北宜昌等地发现储量丰富、经济价值巨大的含钾磷矿(主要矿物为胶磷矿和钾长石),阐述了目前对含钾磷矿在选矿工艺及选矿药剂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展示含钾磷矿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潜力,以及选矿技术、浮选药剂对这类矿石的应用前景.
摘要:GB/T 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是非常重要的钢铁产品标准,其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最新修订发布的2018版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很大变化.根据新版标准,对其变化较大的内容进行介绍,并与旧标准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宣传和贯彻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