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氢能是替代化石燃料的首选新能源之一,氢气的安全、经济、高效储存是制约氢能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固体储氢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储氢技术,本文综述了主要固体储氢材料的优缺点,总结了现有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未来储氢材料的发展方向.
摘要: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脉冲电镀锌基涂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同时提出了脉冲电镀锌基涂层的发展方向.
摘要:运用分形理论描述粉末注射生坯微观形貌特征,研究了316L PIM生坯热脱脂工艺过程,分析了面积分形维数和迂曲分形维数对有效热导率—孔隙率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IM生坯有效热导率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孔隙率下,有效热导率随着面积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迂曲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
摘要:以自制的粒度0.3 μm左右的Gd-Sc-YSZ化合物空心球陶瓷粉和粒度50 μm左右的商业YSZ实心球陶瓷粉为原料,在乙酰丙酮溶液中于室温将两种陶瓷粉分别通过电泳沉积在直径30 mm、厚10mm的GH4169高温合金材料圆柱体其中一个水平端面.在电泳电压180~210 V、电极间距20 mm、电泳时间5 min的条件下,通过电泳沉积制得Gd-Sc-YSZ陶瓷涂层质量约为0.1844 9,涂层平均厚度约为0.211 mm.在陶瓷涂层表面再涂覆一层Si-Al-O高温陶瓷胶,经干燥和低温烧结制得热障涂层.用自制的涂层隔热测温装置,测试涂层的隔热性能.在炉内热源温度为1040℃的条件下,用此测温装置测得YSZ和Gd Sc YSZ两个涂层的隔热温度分别为102,122℃,并且两种涂层的隔热温度都随外界热源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摘要:利用甲基三氯硅烷通过溶液浸泡法将聚硅氧烷涂覆在聚氨酯海绵三维骨架基体表面,成功制备了超疏水聚硅氧烷/聚氨酯海绵.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接触角及吸油能力的测试方法,对改性前后的聚氨酯海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52°,对各类油品及有机溶剂的吸油能力达到自身质量的30~35倍,具有超疏水超亲油特性和油水混合物选择性能.另外,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还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
摘要:通过成分优化、变质、合金化和热处理等方法,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对亚共晶铝硅合金进行变质处理,能将共晶Si由针片状变质成细小纤维状,促使合金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亚共晶合金中加入Cu和Ni等元素,经固溶+时效处理后亚共晶Al-Si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当Cu含量为3.5,和Ni含量为2.0,时,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5HBS和347.72MPa,与铸态下的相比硬度提高了38.3,、强度提高了66.8,.
摘要:采用气体软氮法对工业纯铁进行表面氮化.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分别对样品表面的结构及形貌进行分析,用相变温度分析仪测定纯铁表面氮化层相变温度,用显微硬度仪分析样品表面硬度,通过溶血率、血小板粘附实验表征纯铁表面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渗氮后铁表面有5 μm左右的白亮层,该白亮层为氮铁化合物层,由ε相和γ'相组成,具有较高硬度及脆性,从而使渗氮铁的硬度有显著提高;纯铁溶血率为3.81,,大于氮化处理铁的2.9,;血小板实验证明,表面氮化铁的血小板粘附率较低,表明经氮化处理的纯铁表面生物学性能有所改善.
摘要:为了研究酸改性粉煤灰的改性效果,采用XRD、SEM、BET等检测方法对原粉煤灰和改性粉煤灰分别进行了表征,同时将酸改性粉煤灰作为非均相Fenton氧化法的催化剂对选矿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酸改性粉煤灰存在一定量的纤铁矿,其玻璃体表面凹凸不平,存在很多凹槽与孔洞,比表面积约为原粉煤灰的3.5倍,有利于增强其吸附与催化性能.该酸改性粉煤灰用于选矿废水降解,COD去除率可达92,以上,循环利用4次后,对COD去除率仍达68.54,.
摘要:介绍了新开发的用于管道全位置焊接的等离子弧焊接设备.该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稳定、操作简单方便及利于现场使用等优点,可适用于钛、镍及其合金、不锈钢等材质的管道焊接.焊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本设备焊接效率高,焊接热影响区保护良好,焊缝成形美观,各位置焊缝成形基本一致.
摘要:针对赤泥普遍含铁低、有价元素稀土和钪含量较高的特点,采用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对原平某地铝土矿赤泥进行回收铁的试验,研究了温度、时间、还原剂用量、添加剂、磨矿细度及场强对铁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1160℃、还原时间70 min及赤泥∶焦炭∶氟化钙含量为100∶8∶8、磨矿细度-0.045 mm占97,、磁场强度为300 mT的条件下,所得铁精矿品位63.71,、回收率83.36,,精矿中钪损失率为8.63,、RE损失率为9.55,;磁选尾渣可作为分选稀土的原料,尾渣中含铁2.56,,有利于钪和稀土的分离.
摘要:湖南某白钨矿原矿品位为WO30.24,,CaF2 17.37,,CaCO323.71,,针对该白钨矿矿石CaF2、CaCO3含量高及含少量硫化矿的特点,采用先浮选脱硫,再浮钨的流程进行试验.在钨的常温粗选中用Na2CO3和TW-1作调整剂,用植物油脚为原料研发的DH作钨的捕收剂,获得的钨精矿WO3品位为1.26,、回收率为73.66,,其WO3富集比与选矿效率均高于用传统的捕收剂731,钨回收率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而钨捕收剂DH用量约为731用量的一半.
摘要:广东某铜硫矿原矿矿石组成复杂、含硫高,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含量高于40,,露天采矿导致矿石表面氧化程度较高,极易酸化,尾矿水pH<3.酸性尾矿水回用于全流程,造成铜硫选矿指标偏低,铜精矿Cu品位低于18,,回收率低于70,.针对这一难题,研究出非碱性铜浮选新技术,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采用新技术后,对平均品位Cu 0.69,、s18.48,的原矿,获得累计实际生产指标如下:铜精矿Cu品位18.22,,铜回收率81.94,;硫精矿S品位43.99,,硫回收率50.63,;磁硫精矿品位S29.43,、Fe 41.36,,硫回收率34.93,;总硫回收率85.56,.
摘要:广东某大型铜硫矿矿石富含磁黄铁矿型铜硫矿和黄铁矿型铜硫矿,因露天开采,矿物表面易氧化.采用常规的强碱浮铜工艺,生产指标波动较大.对此,研究开发出非碱性浮铜工艺,即在铜粗选中加少量石灰调矿浆pH=7左右,同时加入特效调整剂CW.在原矿中磁黄铁矿与黄铁矿的比例以及黄铁矿型氧化矿含量不同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工业试验指标:铜精矿Cu品位19.59,~24.12,、铜回收率83.03,~85.91,,硫精矿S品位37.86,~40.46,、磁硫精矿S品位30.02,~32.89,,总硫回收率90.14,~93.12,.
摘要:广东某铜硫矿的磁黄铁矿含量高,部分磁黄铁矿的可浮性与黄铜矿、黄铁矿相近.针对该铜硫矿的矿石性质,采用“一次粗选-再磨-一次精选”磁选工艺,在磨矿细度70.12, 0.074mm、再磨细度90.20,-0.074mm的条件下,对品位为0.59,Cu、20.95,S、30.78, Fe的原矿,获得产率15.12,的磁硫精矿,其品位为S 35.76,、Fe 55.30,,S,Fe回收率分别为25.82,,27.16,,Cu损失率为2.16,.采用该工艺不仅脱除了对铜硫浮选影响较大的部分磁黄铁矿,而且可获得合格的磁硫精矿产品,为后续铜硫浮选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