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 FC )具有使用寿命长,比功率和比能量高,室温下启动速度快等优点,已经成为燃料电池行业研究的热点。如何制得低成本高效率且使用寿命长的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商业化的关键。本文归纳了国内外有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的研究进展,并重点综述了金属双极板的优缺点和表面改性技术。
摘要: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含氮硼酸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指出含氮硼酸酯作为性能优良的环保型润滑添加剂,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防锈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润滑油和润滑冷却液中,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摘要:阐述了稀土冶炼过程中的草酸沉淀稀土废水的来源、成分和处理现状,介绍并总结了现有的各种处理方法,提出了对草酸沉淀稀土废水治理的建议。
摘要:分析了铸态和固溶态Mg‐xSn(x=2.18~6.54)合金的组织,测试了其拉伸力学性能、硬度及冲击韧性.结果表明,随着Sn含量的增加,铸态组织中粗大树枝晶状α‐M g逐渐细化,M g2 Sn相逐渐增多,并且趋于连续网状分布于晶界处.室温下合金铸态拉伸力学性能及冲击韧性表现为先提高后降低,具有最佳性能的Mg‐3.52Sn合金的抗拉强度σb 、延伸率δ和冲击韧性值αnK分别为151 MPa ,12.5,和10 J/cm2;高温(423 K)时σb和δ先分别逐渐提高至Mg‐3.52Sn合金的87 MPa和19.0,,经略有降低后又分别逐渐提高至Mg‐6.54Sn合金的92 MPa和15.5,.经固溶处理后,Mg2Sn相完全固溶于α‐Mg基体中;室温下拉伸力学性能有所提高,而高温下拉伸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在Sn含量低和高时冲击韧性分别降低和提高.
摘要: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6061铝合金材料表面制备保护性涂层,通过试验,在铝酸盐体系电解液中,采用恒电流控制模式能够制备出厚度大于56μm的致密涂层.利用SEM和XRD测试微弧氧化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并测试了氧化涂层的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涂层成分主要含 Al及O元素,由α‐Al2 O3,γ‐Al2 O3及少量的Al相组成;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317Hv0.1,比基体硬度提高了10倍.
摘要:采用二步固相反应在惰性气氛下合成了橄榄石型LiFe0.98M0.02PO4/C(M=Ni,Cr)复合正极材料.通过XRD,SEM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少量Ni2+,Cr3+的掺杂虽然未改变LiFePO4晶体结构,但改善了材料的颗粒形貌,降低了粒径(粒径约200nm),增强了LiFe0.98M0.02PO4/C材料的导电能力,比未掺杂的LiFePO4/C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5~4.2V下充放电,LiFe0.98Cr0.02PO4/C材料0.2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6.7mA·h·g-1,循环5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8.1,,10C放电比容量达116.3mA·h·g-1.
摘要:采用ID‐HVAF和HVAF工艺制备了WC‐10Co‐4Cr涂层,同时对涂层结构、硬度及耐磨性等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ID‐HVAF工艺喷涂的WC‐10Co‐4Cr涂层组织致密均匀,涂层硬度(HV0.3)为1110,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与HVAF工艺制备的WC‐10Co‐4Cr涂层的性能相接近,但涂层磨损量较大.实践表明,ID‐HVAF工艺所制备的涂层能满足内孔应用的要求.
摘要:本文分析了采用普通隔热胶条与耐高温隔热胶条以先复合后喷涂的加工工艺生产的穿条式隔热型材的抗剪切性能。国内普通胶条的质量稳定性比其它胶条的差,且不适宜在固化温度高于210℃下生产隔热型材。国外的耐高温隔热胶条,在固化温度200℃,固化时间15 min ,最适用于先复合后喷涂的工艺加工生产隔热型材。耐高温隔热胶条可减少先复合后喷涂隔热型材的室温抗剪切性能下降的幅度,但对高温抗剪切性能的影响不大。
摘要:分别采用20 m s快速脉冲测量和20 s持续直流测量的方法,对白光L ED的光电参数进行测量,研究热效应对白光L ED的发光光谱、光通量、色温、荧光粉能量转换效率、光色变化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加,通过20 s持续直流后的白光L ED的光通量增速变慢,荧光粉能量转换效率降低,光色变化大。
摘要:将黏土型钒矿进行分级富集,对直接分级得到的精矿及未经分级富集的原矿进行了对比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硫酸用量、助浸剂A及B对V2 O5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矿较原矿难浸出,需适当增加硫酸、助浸剂A及B的用量以达到理想的浸出率;浸出1 t的V2 O5所用的硫酸量,精矿的用量比原矿的约节省1/5.
摘要:针对江西某石煤型钒矿中的钒主要赋存于钒云母、含钒云母及褐铁矿中,且部分含钒矿物具有弱磁性的特点,采用磁-浮联合工艺,浮选中使用高效抑制剂抑制GZS及胺类捕收剂TAN回收钒.在给矿钒品位为0.86,的条件下,获得钒品位1.41,、回收率84.01,的钒精矿,为冶金提钒预先抛弃了50.80,的脉石矿物,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地提高了钒资源的利用率.
摘要:某地钛铁矿的嵌布粒度不均匀、脉石矿物角闪石因含钛铁矿或磁铁矿包裹体而磁性增强,钛的理论回收率仅65,左右.针对该矿的矿石性质,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工艺回收钛铁矿,即将原矿磨至53.37,-0.074 mm后,采用一粗一精强磁选获得钛粗精矿,粗精矿再磨至80,-0.074 mm后经二次强磁精选,一次中磁选脱铁.在原矿TiO2品位7.93,时,获得钛精矿TiO2品位48.10,、回收率45.82,的指标.
摘要:针对某含砷黝铜矿和硫砷铜矿的难选铜矿的矿石性质,为得到砷含量合格的铜精矿,采用分步浮选的工艺流程,即先选用对黄铜矿选择性好的捕收剂Z‐200回收以黄铜矿为主的铜矿物,再以丁黄药和PQ为捕收剂回收以砷黝铜矿和硫砷铜矿为主的含砷铜矿物.对铜品位0.65,的原矿,获得两个含砷不同的铜精矿产品,铜品位22.44,、回收率36.48,的铜精矿1,铜品位18.45,、回收率46.45,的铜精矿2,总铜回收率为82.93,.其中铜精矿1含砷0.28,,铜精矿2含砷1.35,,铜精矿1达到了一级品铜精矿的含砷要求.
摘要:某难选黑白钨多金属矿,矿物共伴生关系复杂,其黑钨选矿作业给矿中脉石矿物种类多,部分脉石矿物可浮性较好,且有一定的泥化矿物,对黑钨矿的分选干扰较大.针对该矿的矿石性质,在给矿WO3品位0.69,时,采用“离心机预处理-浮选”组合工艺,最终获得黑钨精矿WO3品位46.12,、回收率85.57,的指标.
摘要:针对某金矿以自然金存在、且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匀的矿石性质,采用重-浮联合工艺回收金.先用摇床重选获得粗粒金,再用浮选回收细粒金.对原矿A u品位为5.37 g/t的矿石,可获得金精矿品位100.21 g/t、回收率97.88,的较好指标.
摘要:采用化学分析、显微镜和MLA矿物自动检测技术等手段,对某海滨砂矿重选毛砂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毛砂中有价矿物种类多,包括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独居石、钛赤铁矿和磁铁矿等;自然粒度范围较窄,各主要回收矿物的粒度大小相近,主要集中在0.04~0.125 m m之间;金红石、锆石、独居石均具良好的可分离性,钛铁矿和钛赤铁矿矿物量之比约为6.5∶1,二者磁性、密度及表面性质十分相近,需采用还原焙烧法将钛赤铁矿还原为具强磁性的磁铁矿,而钛铁矿无变化,再采用弱磁分选.
摘要:吸金树脂试样经配料、高温熔融后,通过熔铅捕集样品中的金,熔铅冷却后形成铅扣,试料中的其它物质与熔剂形成熔渣.利用铅扣与熔渣的比重差异将其分离,铅扣经高温灰吹后得到银合粒,以稀硝酸溶解银合粒分金,用重量法测定金量.本法测定结果与灼烧灰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一致,且操作简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2,,加标回收率大于98,.
摘要:用硝酸与盐酸处理废定影液样品,可将样品中的硫代硫酸络合物与离子完全分解.加入氨水、银和氨生成很稳定的银氨络离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废定影液中的银含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加标回收率96.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