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粉末冶金铝合金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流程为主线,围绕粉体制备、成形固结和后续处理这三个环节,阐述了粉末冶金铝合金及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以高速压制为代表的新成形技术的出现,有望为铝粉末冶金的成形及烧结环节带来新的突破。
摘要:以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为例,着重介绍了几种太阳电池冷却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研究进展,展望了电池冷却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分别采用圆形石墨靶电弧技术和线性离子源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高速钢基体表面制备DLC涂层,研究涂层与铝合金6061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用圆形石墨靶电弧和线性离子源技术制备的DLC涂层中sp3含量分别为68,和53,,与铝合金间的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0.1019和0.2911.DLC涂层的主要失效方式是涂层局部剥落,形成10~20μm剥落状DLC颗粒.DLC涂层中sp3含量越高,其摩擦磨损寿命越长,铝合金粘附转移量越少.
摘要:对单向拉伸聚丙烯(pp)微孔膜的横向方向进行二次拉伸后,利用SEM、DSC等方法研究横向拉伸后微孔膜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探讨微孔膜透气性、孔径分布等性能与拉伸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孔膜经过二次横向拉伸后,微孔膜的MD方向未出现收缩,横向强度均有所提高;DSC曲线上低温平台区逐渐消失,结晶主熔融峰向高温方向移动.当拉伸比超过10,后,微孔膜的微孔分布和排列规整性变差,微孔孔径变大,片晶结构破坏严重,横向收缩明显增加.当横向拉伸为10,时,微孔膜有较好的微观结构,横向强度提高了2.33MPa,横向收缩率仅有2.1,,孔隙率和孔径增加,透气时间缩短.
摘要:采用电磁搅拌连续铸挤技术生产Al-5Ti-1B合金晶粒细化剂,研究了Al-5Ti-1B合金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晶粒细化效果,并与美国KBA、荷兰KBM、英国LSM 公司生产的Al-5Ti-1B合金进行了比较,对电磁搅拌连续铸挤Al-5Ti-1B合金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电磁搅拌连续铸挤Al-5Ti-1B合金中Ti和B元素含量分别为5.08,和1.02,.Fe ,Si及V杂质元素含量分别为0.11,,0.087,和0.011,;T iA l3相呈块状,平均尺寸为15.7μm ,而T iB2粒子呈颗粒状均匀分布于α-A l基体,平均尺寸为0.74μm ;添加0.2,的A l-5 T i-1B合金,可使纯铝晶粒平均尺寸从2800μm细化到68μm .比较结果表明:电磁搅拌连续铸挤A l-5 T i-1B合金的元素含量更稳定、杂质元素含量更低,T iA l3相和T iB2粒子更细小均匀,对铝晶粒的细化能力更强.
摘要: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借助电镜扫描、动电位扫描及光学显微分析等手段,对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缝及母材的耐应力腐蚀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慢应变速率为3.3×10-6s-1时,在浓度为3.5,的NaCl溶液中焊缝的应力腐蚀敏感性略高于母材;无论在空气还是在腐蚀液中,二者均呈现相似的韧性断裂形貌,表现出良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焊缝的自腐蚀电位较之母材略有降低,且焊缝热影响区晶粒明显粗化,预示着焊缝在抗应力腐蚀方面性能比母材差.
摘要:采用搅拌摩擦焊机焊接6005 A铝合金型材,获得无缺陷焊缝。借助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金相显微镜等对比研究了焊缝及母材的剥落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母材发生的是晶间腐蚀且部分区域发生剥落,焊缝则只发生了均匀点蚀;腐蚀评级和电化学阻抗谱都说明焊缝比母材具有更强的耐剥蚀性。通过对微观组织的对比分析,得出焊缝耐剥蚀性能提高的原因是在焊接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使母材中的带状晶粒转变成了等轴细小晶粒;同时,晶界上的第二相粒子发生固溶后,使其在晶界与晶内的分布趋于均匀从而减弱了微电偶腐蚀倾向。
摘要:研究了在适用于铜铝异种金属软钎焊的Sn-1.0Zn-0.7Cu无铅合金焊料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Ce ,对合金焊料的钎焊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w(Ce)=0.10,时,可明显改善合金焊料对Al母材的润湿与铺展,提高焊点的可靠性。
摘要:先采用多层基底沉淀法合成镍钴锰酸锂前驱体,然后与碳酸锂混合,最后经高温煅烧,可获得中粒径达8.68μm的镍钴锰酸锂.随着基底间距增大,镍钴锰酸锂粒径增大.当基底间距为0.5cm时,可获得分布均匀、尺寸相近、形貌一致性高的镍钴锰酸锂.将镍钴锰酸锂样品作为正极材料,组装成纽扣模拟电池测其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镍钴锰酸锂粒径的减小,其寿命降低,但是比容量增大,最高可达151mAh/g.
摘要: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碳粉还原气氛下制备了(Y1- x Cex )PO4( x=0.01,0.06,0.1,0.15,0.2)荧光粉,研究了Y0.9 Ce0.1 PO4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15K时的低温荧光寿命以及Ce3+浓度对YPO4∶Ce荧光粉相对发射强度的影响,并研究了颗粒的形貌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Y ,Ce)PO4体系中的Ce3+在基质晶格中占据1个格位,其发射光谱曲线由333 nm和355 nm宽带发射构成;随着Ce3+浓度的增加,其相对发射强度是先升高后降低,最佳Ce3+掺杂摩尔浓度为0.1;15 K时的荧光寿命为7.92 ns ,中心粒径为2.1μm .
摘要:为开发全加成PCB制作新工艺,将水解PI膜浸入H2O2和FeCl3溶液后再浸入EDOT溶液,研究EDOT原位聚合新方法,分析VUV辐射对PEDOT导电性的影响和在掩膜下制作导电图纹,以SEM揭示在导电PEDOT上电镀铜箔的形成.PI膜经H2O2和FeCl3溶液浸泡可引入mmol/m2量级的过氧基团和FeCl3,于EDOT溶液中与滞留层中的EDOT反应,形成PEDOT膜,使PI的表面电阻降至400Ω/□;VUV照射使PEDOT的导电性下降,可透过掩膜制作导电图纹;在电解池中导电PEDOT可传递电子使铜离子还原,沉积于导电PEDOT表面,形成针状晶核,再发育成枝晶、纺锤晶和连续铜箔,将导电图纹转化成铜线图纹.
摘要:以韶关冶炼厂真空炉渣氧压浸出液为原料,以P204及Rex t-32为萃取剂萃取分离与富集锗组分,考察萃取有机相组成、酸度pH、萃取时间、相比等因素,对锗分离与富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2.0,相比V (O)/V (W)=1∶1,萃取10 min ,一次萃取锗萃取率达96.89,;富锗有机相用4mol/L氢氧化钠溶液反萃锗,相比V (O )/V (W )=3∶1,反萃15 min ,经3级反萃后反萃液中锗含量为7.81 g/L,反萃率为95.37,(以渣计);锗反萃液用1∶1硫酸中和,控制终点pH为8.0~8.5,可得到品位为37.62,的富锗料,锗沉淀率为90.51,.
摘要:为实现西南某铜金硫多金属矿在低碱环境下的浮选分离,对硫化铜矿捕收剂 PZO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ZO的起泡性能不仅优于2号油和 M IBC ,而且对硫化铜矿和自然金的选择捕收效果优于丁铵黑药和丁基黄药.在原矿铜品位1.23,、金品位1.98 g/t、银品位26.15 g/t、硫品位12.68,时,采用组合药剂丁基黄药+PZO作捕收剂,铜硫分离时将石灰用量从丁基黄药+2号油组合时的6000 g/t(pH=11.2)降至3000 g/t(pH=9.8),最终可获得铜品位23.02,、回收率92.65,,金品位20.32 g/t、回收率50.88,,银品位267.35 g/t、回收率56.50,的铜精矿,以及品位41.52,硫精矿的良好指标.
摘要:对一矿床为大型花岗岩的钽铌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以回收其中的有用矿物钽铌铁矿、铌钽铁矿和细晶石.矿石经两段磨矿、两段选别,粗选采用单一重选法得粗精矿,精选采用重-浮-重工艺流程,得到品位为6.89,的钽铌精矿,其回收率为57.482,.精矿经水冶除钨、锡、硅等杂质后得到钽铌渣,其中T a2 O5的含量为29.0,,对原矿的回收率为53.487,.
摘要:采用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对铁品位31.9,,REO品位3.16,,Nb2 O5品位2.91,的稀土铌铁粗精矿进行分离回收铁和稀土、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钠活性炭粉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5,、还原焙烧温度为1100℃、还原焙烧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对稀土铌铁预富集粗精矿进行还原焙烧.然后在还原焙烧产物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4,,磁选强度为80 mT的条件下进行磁选,最终可获得铁品位89.32,、回收率91.47,的金属铁粉,稀土、铌富集物的REO ,Nb2 O5品位分别为5.36,和4.62,,回收率分别为96.09,和95.83,的指标.实现了稀土铌铁粗精矿中铁和稀土、铌的有效分离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