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变材料具有储热量大、温度恒定及热量可控释放等优点,在热量储存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相变蓄热材料的研究概况以及相变蓄热单元的封装方式及结构.指出研制开发质量轻、效率高、寿命长、可靠性高的相变蓄热单元是相变蓄热技术的发展方向.
摘要:分析了稀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国内市场需求的现状,以及其在塑料、纤维、涂料等行业中的研究应用现状.最后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通过优化生产工艺,生产高亮度、低成本的不同粒径稀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并通过粉体表面处理技术提高产品的应用性能,加速其产业的发展.
摘要:采用低过热度铸造法制备半固态LY12铝合金坯料,研究了坯料在二次加热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以及升温速率和加热温度对坯料二次加热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坯料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坯料组织首先发生成分均匀化,然后部分重熔,晶粒通过合并和Ostwald熟化而逐渐长大和球化.提高升温速率,可适当抑制晶粒的长大.有利于获得更加细小的晶粒组织.提高加热温度,可明显加快坯料部分重熔的速度和晶粒的Ostwald熟化过程,有利于获得更加圆整的晶粒和提高坯料二次加热的效率.
摘要:在Zn-27Al钎料表面电镀Ni制备复合锌基钎料,在氮气保护的电阻炉中用复合锌基钎料和Zn-27Al钎料对Cu与Al进行钎焊试验,运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接头的微观组织,通过拉伸试验评定了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未电镀镍层的Zn-27Al钎料钎缝相比,复合锌基钎料钎缝中没有组织偏聚,组织分布更均匀、且有CuZn5+Ni3 Al复合相生成;Ni层能够有效地阻止Al和Cu的快速扩散,从而减少低熔点脆性化合物Al2 Cu的生成.在钎焊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复合锌基钎料钎焊接头的最大剪切强度为31.73 MPa高于Zn-27Al钎料钎焊接头的最大剪切强度.
摘要:采用万瓦横流CO2激光器在32Cr3Mo1V基体表面合金化Cr粉及Co基粉,获得富含Cr和Co的合金层,并对合金层的成分、组织、硬度及热疲劳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层与基体形成完全的冶金结合,组织致密、晶粒细小、无裂纹及孔隙夹杂等缺陷,添加的合金元素Cr与基体形成了富含18.7,Cr的Fe-Cr固溶体,Co合金与基体形成了富含合金元素超过63,的Fe-Cr固溶体和不锈钢相;Co和Cr激光合金化层均能延缓、阻滞疲劳裂纹的产生,并且能降低裂纹扩展的速度,裂纹密度从基体的28.9,分别降为合金化Cr层的12.4,和Co层的9.4,.虽然激光Co层本身具有更小的热疲劳裂纹倾向,但在激光合金化层附近的基体上会发生疲劳裂纹严重聚集,这将大幅度降低整体结构的抗热疲劳性能;热疲劳的机理为氧化-应力开裂,即热疲劳过程中所形成的高硬度脆性氧化物在热应力的作用下断裂.
摘要: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对3Cr2W8V模具钢表面进行激光相变淬火硬化.通过对淬火层显微组织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淬火层横截面显微组织为淬火马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并且呈极细的针状.对淬火层进行维氏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淬硬层有均匀硬化的特征.通过激光淬火层与普通淬火层磨损失重的对比发现,激光淬火层的耐磨性较普通淬火层的耐磨性提高近一倍.
摘要:研究了采用WC-10Co4Cr粉末和在WC-10Co4Cr粉末中添加35,(质量分数),粒径为15~45μm的纳米晶不锈钢粉末,在304不锈钢板上喷涂涂层的耐热性能.对800℃,2h热腐蚀前后涂层的宏观与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热腐蚀后WC-10Co4Cr涂层严重氧化,出现了大面积的崩裂;而加入35,(质量分数)不锈钢粉末的WC-10Co4Cr涂层表面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未发生变化,含纳米晶不锈钢粉末的涂层耐氧化性能显著提高.
摘要:分别采用淬火和退火态喷砂两种强化工艺引入结构和表层集中残余应力,研究了在循环应力下具有不同残余应力状态的7075铝合金表层残余应力松弛现象,并基于应力松弛机理讨论了两种不同强化工艺下残余应力松弛规律的异同.分析结果表明,加载应力的状态与大小、残余应力的初始分布和冷作是影响两种强化工艺下残余应力松弛异同的主要因素.淬火强化引入的是梯度较小、非均匀分布的结构残余应力,而喷砂强化引入的是梯度大、均匀分布的表层残余应力.由于应力分布梯度与表层冷作程度的不同,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喷砂样较淬火样有更大的应力松弛趋势.
摘要:采用快淬工艺制备了LaNixCu4.5-xMn0.3Al0.2无钴贮氢合金,同时对其充放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快淬态合金为CaCu5型单一相结构;随着贮氢合金中铜含量的增加,贮氢合金的放电比容量和活化性能降低,合金的放电平台明显降低,但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当x=3.0时,合金的充放电综合性能较好;与铸锭工艺相比,快淬工艺所制备的合金的活化较慢,但放电比容量及循环性能得到提高.
摘要:采用快淬法制备了不同镁含量的La-Mg-Ni系储氢合金,并研究了La-Mg-Ni系储氢合金的储氢特性.结果表明,La-Mg-Ni系储氢合金主要由LaNi5和LaNi3两相组成;随着镁含量的增加,储氢合金的吸放氢平台压力降低,吸氢量提高;与化学计量比储氢合金相比,非化学计量比的储氢合金平台压力提高;在1173 K热处理4h后,储氢合金具有较好的吸/放氢平台性能,其吸氢量可达1.59,.
摘要: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倒装芯片焊球采用叉排布置时,焊球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析分析模型,并对所提出的解析分析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出的解析方程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能很好地吻合.
摘要:采用低压脱油工艺先将含油废催化剂中夹带的油质脱除,再采用湿法浸出、分离工艺将脱油残渣中的钼和钒分离、回收.废催化剂中的硫大部分被固定在渣中,以气体排放的硫采用两级石灰水中和+水洗的方法进行脱硫处理,实现了清洁生产.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废催化剂的脱油率为109,,钒的回收率为94.06,,钼的回收率为80.05,,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摘要:针对含碳铅锌矿的性质,对预脱碳及铅浮选的调整剂和捕收剂如石灰、XYO及苯胺黑药等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预先脱碳和合理的药剂制度可获得较好的铅选别指标.在原矿铅品位为2.08,的情况下,可获得铅精矿品位47.75,、回收率75.02,.
摘要:针对黄沙坪多金属矿矿石性质复杂,矿物品种多,有价矿物含量低的特点,采用先钼铋混浮、再钼铋分离的工艺回收钼铋.在钼铋混合浮选粗选作业,用MG油和SN9号作组合捕收剂,添加适量的碳酸钠和水玻璃,可获得品位和回收率较高的钼铋粗精矿;在钼铋分离作业,用硫化钠作硫化矿的抑制剂,添加适量的活性炭有助于提高钼精矿品位.在原矿Mo品位为0.15,、Bi品位为0.030,时,获得钼精矿Mo品位53.85,、Mo回收率90.25,和铋中矿Bi品位2.88,、Bi回收率59.34,的指标.
摘要:针对江西某低品位石墨型钒矿的特点,采用优先浮石墨—石墨尾矿再选钒的工艺,在钒浮选作用,用GZS作抑制剂,用混合胺作捕收剂回收石墨和钒.在原矿碳品位6.71,、V2O5品位0.41,时,获得碳品位92.06,、回收率95.85,的石墨精矿和V2O5品位2.26,、回收率77.86,的钒精矿,实现了石墨和钒的综合回收.
摘要:针对微晶赤铁矿与绿泥石、粘土、胶磷矿等构成的鲕状赤铁矿矿石的性质,采用磁选-酸浸联合工艺,当原矿中含Fe为48.89,,含P为0.65,时,可获得Fe品位为55.71,,回收率为60.59,的铁精矿,铁精矿中P的含量降至0.10,.
摘要:云南某钨矿的萤石、方解石含量较高,采用常温浮选回收钨难度较大.针对矿石性质,采用“优先浮硫-白钨常温浮选”的工艺,用新型捕收剂FW作白钨矿的捕收剂,常温精选段用水玻璃作调整剂回收白钨矿.对钨品位0.32,的原矿,获得钨精矿品位51.78,、回收率81.44,的选矿技术指标.
摘要:以Ni(OH)2凝胶为前驱体.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备了单分散菱柱形二水草酸镍.采用SEM,XRD 等方法及Imagetool图像分析软件,对所制备的NiC2O4·2H2O粉末形貌及形成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控制适当条件,可使NiC2O4·2H2O颗粒在低过饱和度下均匀生长,其形成机理为溶解-再结晶;随温度升高,粉末粒度增大,单分散性降低;温度较低时,粉末颗粒接近球形;在313K制备的粉末为α型NiC2O4·2H2O,粉末的粒度分布范围为0.45~0.90 μm.
摘要:根据C标尺洛氏硬度试验中标准硬度块、硬度计及试样等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提出一种试验室洛氏硬度测量值不确定度的评定的方法,即通过对产生不确定度的若干分量的计算,最后计算出扩展不确定度.被测试样的扩展不确定度U=0.62HRC,硬度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表明不确定度对试验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