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镁合金用于汽车有助于使其质量减轻,是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对镁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情况、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镁合金在汽车工业中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摘要:液中脉冲放电制备表面强化涂层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改性技术,该技术综合了液相沉积、电火花强化等技术的优点,所制得的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结合力等性能优良的涂层,可用于刃具、模具、机械零部件的表面强化.本文介绍了液中脉冲放电沉积涂层的原理、特点及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以期推动该技术的应用.
摘要:利用有限元软件Patran-Marc模拟在各种边界条件和荷载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板的屈曲失稳形式,研究了不同的边界条件和受力情况对板的屈曲的影响,得到了正交各向异性板屈曲的一般规律.分析了FRP复合材料构件的局部屈曲,并与相应的正交各向异性板的屈曲进行对比,阐述了正交各向异性板的屈曲理论在构件中应用的特点.分析结果对FRP复合材料构件在轴压以及复合受力作用下的稳定性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igh-Velocity-Air-Fuel,HVAF)技术在7075高强铝合金上制备了WC10Co4Cr涂层,用XRD和SEM分别对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涂层的结合机理,并研究了拉伸对偶件的弹性模量对测试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HVAF技术,可在高强铝合金基体上获得致密、结合强度较高的WC-CoCr涂层.
摘要:Mo-Cu合金具有高的导热系数和低的热膨胀系数,被广泛用作热沉材料和电子封装材料.本文介绍了Mo-Cu合金的几种制备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化学镀+液相烧结法、熔渗以及熔渗+热压+二次烧结制得的Mo-Cu合金性能较优,其致密度大于99,,组织分布更均匀、细小,综合性能最好.
摘要:以Fe-Ni-Mo系合金粉作为基础,研究了Cu,C含量对内齿圈力学性能和烧结膨胀率等的影响,并研制出密度为6.95 g/cm3,烧结膨胀率为0.15,,硬度为HRC33~38,齿根抗弯强度达到570 MPa的QDJ2829起动机内齿圈,其技术指标达到了产品要求指标.
摘要:以WC-10Co4Cr和纳米不锈钢粉末及其混合粉末为原料,利用HVOF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制备了四种涂层,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硬度、耐磨性能以及涂层的沉积效率和生产成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加入SHS7170质量分数为15,和35,时,涂层的致密度提高,硬度降低HV100~150.而加入35, SHS7170时涂层的耐磨性略有降低,加入15, SHS7170时涂层的耐磨性变化不大.使用WC-10Co4Cr和SHS7170混合粉末制备涂层可以减少涂层沉积时间和生产成本.
摘要: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双氨基硅氧烷和超支化聚酯为原料合成了用于数码产品涂料的多重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该低聚物树脂25℃黏度为896 mPa*s,羟值为10 mgKOH/g,酸值为1 mgKOH/g,数均分子量为361,分子量分布系数为1.14.用该低聚物树脂配制的多重固化UV涂料在数码产品上施工效果良好,流平性为10级,附着力0级,硬度H,耐酸碱、耐水煮和耐磨性良好.
摘要:根据对马氏体不锈钢耐蚀方面的要求,熔炼出了一种含钼马氏体不锈钢,对该不锈钢进行了淬火试验.研究了淬火温度对该马氏体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发现经1080 ℃淬火,钢的硬度达到最高,其原因是在该温度下淬火,钢中大部分碳化物溶解,且铁素体含量非常低,虽奥氏体晶粒有所长大,但幅度不大.因此,该马氏体不锈钢在1080 ℃左右进行淬火是比较合理的.
摘要:将所制备的负载纳米氧化锌海藻酸纤维用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研究结果表明,负载纳米氧化锌海藻酸纤维能够在24 h内杀灭溶液中2×106 cfu/mL大肠杆菌和4×103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随海藻酸纤维上锌含量增加,其抗菌能力提高;加入少量银可明显地提高该类纤维的抗菌能力.
摘要:通过对感应电流方向、感应加热频率、感应圈距离等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测量距感应圈不同位置的铁圈温度的模拟方法,来判断感应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两个感应圈相距12 cm以上以及采用不同中频感应电源频率时,两中频电源相互间影响可忽略.在雾化制粉设备中采用中频感应加热的方法加热熔炼炉和中间包的设计是可行的.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铝合金车体型材具有复杂大截面、薄壁、扁宽等特征,为降低综合成本,本文采用HyperXtrude仿真软件对型材生产的核心技术--挤压模具设计及挤压工艺进行仿真分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挤压仿真软件可预见挤压铝金属流速场、温度场及应力场等多物理场参量,减少试模次数,降低综合成本,向虚拟试模迈出关键的一步,实现了挤压仿真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铝合金车体型材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
摘要:在概述氧化钇分离提纯技术的基础上,对环烷酸分离提纯氧化钇工艺流程从原料处理和萃取分离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指出了此工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摘要:在P204+TBP+磺化煤油的萃取体系下,水相pH值、P204和TBP的用量对钒的萃取率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水相pH值的升高、P204用量的增加,钒的萃取率提高;作为协萃剂的TBP,用量不宜太大.当水相pH值为2.0~2.5时,选用10,P204+5,TBP+85,磺化煤油体系萃取钒,萃取效果较好.
摘要:云南某金矿的金主要以包裹体状赋存于黄铁矿中,浮选硫精矿硫品位46.18,、金品位42.42 g/t,采用火法焙烧-氰化浸出的工艺回收硫和金.将硫精矿在800 ℃焙烧3 h脱硫,然后在矿浆液固质量比为2:1,用石灰调浆至pH=10,氰化钾用量1 kg/t的条件下从烧渣中浸出金,获得硫回收率为99.79,,金浸出率为87.14,的指标.
摘要:采用SSS-I高梯度磁选机对河南某矿的弱磁选尾矿的镜铁矿进行了回收实验.在给矿品位Fe14.71,时,经SSS-I高梯度磁选机两次选别(一粗一精)工艺,获得铁精矿品位Fe61.41,,回收率59.61,的指标,其中镜铁矿品位61.16,,回收率88.69,.
摘要:某铜矿石含铜0.84,,铜氧化率15.30,,含铁23.12,,铜铁矿物嵌布紧密,单体解离困难.当磨矿细度为-0.074 mm 92.55,时,铜的单体解离度为86,.针对该矿石特性,铜粗选采用选择性好、捕收能力强的DY-1作捕收剂,再磨中添加石灰,铜精选分离中采用调整剂TZ,取得铜精矿品位21.54,,回收率66.67,的选矿技术指标,为该铜矿的开发提供了可行的技术依据.
摘要:采用一步氯化挥发法处理氰化提金后的尾渣,考察了工艺配方、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及气氛等因素对脱铜、脱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一步氯化挥发法脱除铜砷的效果良好,适当配比制球,在焙烧温度1160 ℃的条件下,尾渣中的铜砷脱除率达到90,以上,并可通过冷凝收尘回收铅、锌、银等有价金属.烧渣中铁的品位达到64,以上,可作为优良的炼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