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常见的无铬转化膜处理工艺,评述了铝合金的稀土表面转化膜的研究进展,对铝合金稀土表面化学处理的耐腐蚀机理进行了总结.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开发环保型铝合金稀土表面处理工艺,对其在工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挤压态AZ91镁合金经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辐照后,辐照表面出现熔坑.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析样品表层显微结构的变化,发现初始几次电子束脉冲轰击导致表面改性层中析出Mg17Al12相,此时样品耐磨损性能最好,磨痕深度由处理前的12.75 μm降为8.89 μm;当增加轰击脉冲次数时,Mg17Al12相消失,耐磨性能略有降低.
摘要:氮化铝薄膜在力学、光学、声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沉积条件对氮化铝薄膜的结构、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纯铝溅射靶、在不同的N2流量比率条件下,采用中频脉冲磁控溅射在Si(001)衬底上制备出氮化铝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椭偏仪研究了N2流量比率对氮化铝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厚度和折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化铝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厚度和折射率与N2流量比率有明显的关系,当固定其它沉积条件时,改变N2流量比率会改变薄膜的沉积速率,当沉积速率发生突变时,薄膜的折射率、微观结构、表面形貌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反应沉积的表面动力学因素分析了反应气体中N2流量比率对氮化铝薄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厚度和折射率的影响原因.
摘要:采用UMT摩擦学测试系统考察了氧化铬陶瓷薄膜/Si3N4摩擦副在干摩擦和水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通过对磨损表面形貌和磨痕表面的X射线能谱及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水润滑可以有效地降低氧化铬陶瓷薄膜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主要原因是水引起主导磨损机制发生变化.水润滑情况下磨损表面生成了氢氧化铬的保护膜,磨损机制也由干摩擦时的粘着磨损转变为摩擦化学磨损和磨粒磨损.
摘要: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以石墨和六方氮化硼(h-BN)为复合靶,在氩气和氮气的氛围中,在室温和673 K的条件下,分别改变N2流量,沉积BCN薄膜.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在1000~1800 cm-1和2200 cm-1处分别出现了C=N键和弱的C≡N键的特征吸收峰,表明沉积的薄膜组分当中,少量碳原子与氮原子结合.而分别溅射石墨和h-BN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1100 cm-1处不是B-C键.说明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得到的薄膜倾向于相分离.
摘要:用镁铝共晶合金粉末作为连接剂,分别在420 °C和450 °C下加压保温一定时间,对AZ91D镁合金与5056铝合金进行了连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配备EDS能谱,对铝、镁合金结合界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镁铝共晶粉末与两侧基体形成了明显的扩散层,420 °C时扩散层由α-Mg+Mg17Al12层、Mg2Al3层、α-Al层组成,450 °C时扩散层由Mg17Al12层、Mg2Al3层、α-Al层组成.通过三点弯曲实验对界面结合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450 °C下保温90 min时,镁/铝合金连接效果最佳,强度约达27 MPa.
摘要:在不同的甲烷流量下,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方法(HFCVD)在N型(100)单晶硅片上制备了掺硼金刚石薄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光谱(Raman)对薄膜检测的结果表明,随着甲烷流量的增加,掺硼金刚石薄膜的二次形核增加,晶粒尺寸减小,晶界变得模糊,结晶性下降,非金刚石相增多,过高的甲烷流量导致掺硼金刚石薄膜的球状生长.
摘要:通过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金刚石/NiCrAl复合粉末,探讨了金刚石含量对粉末的组织结构、粒度分布的影响.采用冷喷涂沉积法制备金刚石增强金属陶瓷涂层,探讨了粉末结构、金刚石含量对涂层的成分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金刚石和NiCrAl并没有发生反应生成新相,硬质相较均匀地分布在复合粉末中.分析冷喷涂制备的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发现,喷涂过程中粉末的成分及组织结构完全保留到了涂层中.
摘要:以我国自行研制的属Zr-Sn-Nb系的N18锆合金为对象,研究了N18合金分别在空气、乙醇及含碘量为10~3×104 μg/g的乙醇溶液中,在恒应变速率(4.7×10-6s-1)条件下的拉伸行为.结果表明,当应变速率一定时,介质对试样的塑性即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乙醇中影响不大,但在含碘乙醇溶液中,试样的塑性随碘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导致N18合金发生应力腐蚀的介质是碘而不是乙醇.N18合金横向试样在应变速率为4.7×10-6s-1下发生应力腐蚀的临界碘含量介于20~30 μg/g之间.当碘浓度大于20 μg/g时,在试样断口上可观察到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和腐蚀现象.在一定的成分范围内,合金的成分对N18合金的抗碘致应力腐蚀断裂(I-SCC)行为的影响不大,但织构对其I-SCC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
摘要:以微米颗粒结构的传统WC-Co粉末为原料,采用球磨的方法,制备双尺度结构的WC-12Co粉末,采用冷喷涂方法制备双尺度结构WC-12Co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涂层及喷涂粉末中WC颗粒的粒度呈双峰分布.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比较球磨前后粉末、喷涂粉末及涂层的相结构,发现在涂层制备过程中WC和Co两相结构能够在涂层中完全保留下来.涂层的硬度及断裂韧性分别为1650 Hv(0.3)和13.9 MPa·m1/2.
摘要:对我国自主开发的N18锆合金在500 ℃空气中的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18锆合金在500 ℃空气中氧化时,在大约100 h时合金试样的氧化行为发生从抛物线到线性的规律转变,转折前的氧化膜为黑色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速率常数KC=1.0×10-11 kg2/m4·s,激活能Q=125.866 kJ/mol;转折后的氧化膜中出现类似分层现象,氧化速率常数KL=2.0×10-8 kg2/m4·s,激活能Q=123.117 kJ/mol.N18锆合金在500 ℃空气中的氧化动力学规律与Zr-4合金的相似,但Zr-4合金发生转折的时间约为50 h.实验证明,N18锆合金在500 ℃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优于Zr-4合金.
摘要:氧化铝陶瓷涂层因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蚀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大气等离子喷涂Al2O3涂层与GCr15摩擦副的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磨损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室温干摩擦条件下,Al2O3陶瓷涂层的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当载荷大于50 N时,涂层的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加而降低,随线速度的提高而增加.在摩擦过程中,陶瓷涂层表面产生的表面膜,使涂层的磨损量减小.Al2O3涂层的磨损机理是脆性微剥落和粘着磨损共同作用.
摘要:以镍基高温合金GH907为基体,通过低压等离子喷涂和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了NiCoCrAlY涂层和NiCr涂层,并对样品进行了真空热处理.对热处理前后的涂层进行常温中性盐雾腐蚀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表明:热处理前后NiCoCrAlY涂层的抗腐蚀性能均优于NiCr涂层,热处理后NiCoCrAlY涂层和NiCr涂层的腐蚀等级都有所提高,出现腐蚀的时间推迟.
摘要: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BT/PC体系在升降温过程中酯交换反应进行了循环跟踪,将有机硅磷酸酯及亚磷酸三苯酯对PBT/PC体系酯交换反应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对PBT/PC体系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硅磷酸酯能抑制PBT/PC体系酯交换反应、提高PBT/PC共混体系的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