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锡铁矿主要的回收矿物为铁矿物和锡石,采用磁-重选工艺可有效地回收.当原矿铁品位为31.10,、锡品位0.6,时,经二段磨矿、二段磁选选别,获得铁精矿品位63.45,,回收率74.66,的指标;选锡的给矿为磁选的尾矿,经二段摇床选别,获得锡精矿品位48.35,,回收率57.84,的指标.
摘要:甘肃某铁矿为赤铁矿矿床,为了提高铁精矿品位及回收率,在细磨的条件下,采用高梯度磁选处理该矿石.当给矿铁品位50.82,,磨矿细度94.01,-0.043mm时,经一粗、一扫、一精、中矿集中再选的工艺流程选别,最终获得铁精矿品位62.03,、回收率68.78,的选别指标.
摘要:东北某钨矿为矽卡岩型白钨原生矿床,用Na2CO3作pH调整剂,用Na2SiO3和YN作脉石抑制剂,ZL作捕收剂,经过加温精选,当原矿品位(WO3)为2.83,时,可获得品位(WO3)75.01,的一级I类白钨精矿,WO3回收率91.89,.
摘要:对二氧化碳中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系统地研究.CO2浓度、温度、NaOH起始浓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获得了反应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该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仅为8.06KJ/mol,可认为该过程是扩散控制过程.根据扩散控制原理,推导出了反应速率rd与气体流量Q之间的理论关系,即rd=K'DkCA(Q/V1)2/3.同时还研究了气体流量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流量Q与体积V1之比的级数为0.61,与理论上推导的2/3非常地接近,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摘要:对用自制的不溶性交联淀粉黄原酸酯(DX-4)脱除废水中的Zn2+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6~10范围,只需5min,Zn2+脱除率可达90,以上,处理后的废水符合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残渣稳定.
摘要:在以硫酸镍盐为原料、草酸铵为沉淀剂制备超细草酸镍粉末的过程中,对影响草酸镍颗粒大小及形貌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料方式及草酸铵溶液的初始pH对草酸镍形貌和大小的影响很大,而镍盐及分散剂的种类只对颗粒大小有一定的影响.当草酸铵溶液初始pH为4、硫酸镍浓度为0.5mol/L及在1 L NiSO4溶液中分别添加分散剂PVP和PEG 6.2g时,以草酸铵溶液向硫酸镍溶液中加入的方式,可制得呈类球形的、均匀分散的、粒径0.3~0.5μm的草酸镍粉末.
摘要:采用中频感应炉熔化钢模浇注→铸锭开坯(孔型轧制)→退火→旋锻→退火→拉伸工艺及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研制出Cu-Ni-Zn系B82白铜眼镜架材料,其性能达到日本同类材料性能的水平.
摘要:采用无灯丝长条离子源结合非平衡磁控溅射的方法,在不同基体上制备了面积较大、光滑、均匀的掺钨类金刚石(W-DLC)膜层,用SEM、Raman、XPS、XRD、硬度计、划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手段分析和研究了膜层的形貌、结构及部分性能.结果表明:膜/基硬度高,W-DLC/Si为Hv0.025 15=3577;膜/基结合力在45~75N之间;摩擦系数小,抗磨损性能良好.
摘要:采用磁约束增强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RF-PCVD)低温沉积出无色透明的类金刚石保护膜(DLC),主要研究了炉压P0、射频功率Pf、自生负偏压Uz、磁感应强度B、电极间距d、反应气体、镀膜时间t等工艺参数对成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加磁场B制约了带电粒子逃逸出电极空间,提高了反应气体的离化率及等离子体浓度和活性,并使非独立变量Pf和Uz成为独立变量,有利于工艺调节.当极间距大时,需适当提高Pf,Uz和C-H流量才可得到无色、较硬的DLC膜.在比功率密度大于0.009 W·cm-2·Pa-1、C-H浓度即体积分数0.9,~1.4,及膜厚小于90nm的条件下,可沉积出无色透明、硬度较高的DLC膜.
摘要:网络互穿结构复合材料的基体与增强相在整个材料中形成各自的三维连续网络并且互相缠绕,该结构可充分发挥各组成相各自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性能,它已成为最新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网络互穿结构复合材料及其预制件的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且指出了各种工艺的特点.评述了网络互穿结构复合材料的组织特征;着重介绍了网络互穿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热学性能、摩擦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摘要:简要介绍了等径角挤压法的工艺特点和基本原理,概述了等径角挤压法的不同工艺路线影响材料显微组织演化的研究情况.
摘要:应用裂纹位错理论,建立了一个循环应力下疲劳短裂纹连续分布位错模型,通过对疲劳短裂纹损伤区与晶界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确定了一种新形式的疲劳极限线图.
摘要:当电信号比较微弱又需要远距离传输时,线路的电阻对电压信号的衰减将被放大.汽车制动力的检测装置中的芯片AD202可将电压信号转变成电流信号进行传输,实现电气隔离.以集微控制器与数据转换器于一体的芯片ADuC845为核心,所构成的汽车制动力检测台,可对汽车制动力信号进行在线检测和补偿.同时,简述了制动力的数据采集及检测原理,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摘要:基于对目标识别特点的认识,给出了目标识别的可能性描述方法,讨论了目标识别决策级融合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基于最大后验概率、D-S证据理论、模糊综合函数及黑板模型的目标识别融合方法.提出了一种将模糊神经网络与证据推理相结合的数据融合目标识别方法.
摘要:针对PID对大滞后大惯性系统的控制效果不佳、参数整定复杂等方面的不足,将内模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仿真.以算例证明内模控制与PID控制串级结合,比单纯的PID控制具有更良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不但调节速度更快,参数整定方法更简单,而且还不依赖于对象模型的参数,非常适用于工业过程控制.
摘要:建立了一个PWM整流器的模型,在解释简化控制原理后对矢量控制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电压空间矢量的算法.
摘要:采用偏差E和偏差变化率Ec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的模糊PID控制算法,对车牌生产线中难以整定的张力进行在线修改,建立模糊控制规则的监控系统表,并用MATLAB的仿真工具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算法比较,模糊PID控制算法具有灵活性好,控制适应性强,动态、静态性能好等优点.
摘要:介绍了OPC技术在某炼钢厂内部监控网络中的应用实例并结合此应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结果表明,在多种控制网络并存的工业企业中,采用OPC技术开发企业内部监控网络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实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