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传统能源的不断消耗,可再生绿色能源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低成本、清洁环保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可量产的高效电池,其中正面银浆是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电池效率。目前,通常采用丝网印刷工艺用银浆制备电极栅线。然而,银浆中含有的多种添加剂会对电池性能产生影响。利用毛细管悬浮理论对正面银浆的制备及应用进行探索,通过材料表征、流变性分析和丝网印刷,研究了毛细管悬浮液的形成及组分配比对银浆流变性能和栅线形貌的影响。粘度测试结果显示,不同比例组分对毛细悬浮液银浆的流变性和丝网印刷的电极栅线形貌有显著地影响。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利用毛细悬浮液银浆制备出平均宽度为28.62 μm、平均高度为10.53 μm、高宽比为0.37的栅线。相比传统银浆体系,毛细悬浮液银浆中减少了添加剂的使用,烧结后杂质残留更少,电极线电阻减小,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电性能模拟结果显示,与传统银浆体系相比,毛细悬浮液银浆使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FF)提高0.15%、光电转化效率(Eta)提高0.03%。本研究为光伏行业的提效降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性方案。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目前全世界都将其视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化石能源的高污染及总储量的快速下降,为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舞台。太阳能主要围绕光热、光化学和光伏的形式开展使用,太阳能电池以光生伏特原理为基础实现光电转
针对传统银浆工艺较为复杂,以及银浆中含有聚合物添加剂和烧结后有杂质残留等问题,本文基于毛细悬浮液结构,结合毛细管理论,对全新的有机溶剂体系制备毛细悬浮液结构银浆进行了探究,以达到减少高分子添加剂的使用、简化制备工艺、降低栅线电极体电阻及提高短路电流密度、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目的。
实验原料:球形银粉,分别由日本DOWA生产和湖南国银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铅系无机玻璃粉,由广州柯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松油醇、甘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聚酰胺蜡、丁基卡必醇、乙基纤维素,均为分析纯,由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硅烷偶联剂KH570、卵磷脂,均为分析纯,由北京伊诺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由于项目要求,下文中涉及到的溶剂仅以溶剂1等名称进行表达。
目前,银浆主要以球形银粉为主,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表征观察粉体的形状、表面形貌度和团聚情况(见

图1 固体粉末SEM表征图
Figure 1 SEM images of silver powder A, silver powder B, glass powder a and glass powder b
(a)—银粉A;(b)—银粉B;(c)—玻璃粉a;(d)—玻璃粉b。
(a)—silver powder A;(b)—silver powder B;(c)—glass powder a;(d)—glass powder b.
粉体种类 | D10/μm | D50/μm | D90/μm | 比表面积/( |
---|---|---|---|---|
银粉A | 0.80 | 1.30 | 2.00 | 0.63 |
银粉B | 1.04 | 1.55 | 2.31 | 0.50 |
玻璃粉a | 0.53 | 0.86 | 1.58 | 2.88 |
玻璃粉b | 0.21 | 0.47 | 1.60 | 2.29 |
银粉颗粒粗糙度会导致毛细悬浮液中液-桥的数量、形状及毛细力的变化,颗粒之间的摩擦接触也会影响毛细管悬浮液的强度。毛细管悬浮液的屈服应力是由粒子数密度、粒子的横截面积和二次流体的体积分数决定的,粒径接近的粉体在溶剂中更易形成稳定的毛细结
银浆的溶剂载体应具有流动性,并在烧结过程中尽可能的全部挥发,这样可以使导电栅线具有更好的致密性和导电性。此外,溶剂的挥发温度应远低于固体粉末的熔化温度,为保证溶剂挥发时不会造成银浆结构的坍塌,要求溶剂的挥发温度需具有层次性,即不能集中在相同温度下大规模的挥

图2 溶剂热重测试
Figure 2 Solvent thermogravimetric testing
根据毛细悬浮液理论,作为载体的有机溶剂需要不相混溶的两相液体,并要求液体浸润性有区别。当主相液体优先浸润粉体时,银浆会形成毛细管状结构;当二次相液体优先浸润时,银浆会形成摆桥状结
溶剂类型 | 左接触角度/(°) | 右接触角度/(°) |
---|---|---|
溶剂1 | 40.19 | 40.34 |
溶剂2 | 51.29 | 51.71 |
溶剂3 | 140.23 | 140.00 |
基于对粉体的观察、溶剂的混溶性测试和固-液接触角度的测试,最终选择溶剂1和溶剂2作为主相溶剂,溶剂3作为二次相溶剂。
首先,将满足毛细悬浮液结构的溶剂体系和粉体放入同一容器中,使用匀质机在1 200 r∙mi
毛细管力在很多自然现象及工业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由液体内部的拉普拉斯压力和作用在固-液-气接触线上的表面张力组成。由液桥连接的两个固体颗粒间的毛细力FC取决于粉体颗粒的半径r、分离距离S、液体的表面张力Γ、三相接触角θ及液体桥的体积V,其可通过拉普拉斯-杨氏方程(见
(1) |
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栅线电极要有较小的宽度和合适的高宽比,以此来增加对太阳光线的吸收。栅线电极的形貌与银浆粘度有直接的联系,银浆粘度(见
(2) |
由
利用平板流变仪(哈克,Mas-60),对传统体系和毛细悬浮液体系银浆的流变-粘度及不同有机配比下毛细悬浮液银浆的流变-粘度进行测试和对比。丝网印刷后,使用3D显微镜(美能,ME-PT3000),对栅线的几何参数进行表征。同时,针对栅线的几何参数进行电性能模拟。
银浆在丝网印刷过程中,在剪切力、拉应力等作用下微观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发生明显的破坏和变形,导致其粘度迅速减小,从而产生流动及变形。因此,通常要求银浆在低剪切状态下应具有较高的粘度。
针对毛细悬浮结构银浆(Ms-1、Ms-2)和传统体系银浆(Ct)进行粘度测试并分析对比,其中固相含量和有机载液占比相同。由于毛细体系银浆中仅含有机溶剂而无高分子添加剂,因此对比时只考虑是否含有添加剂(聚酰胺蜡、乙基纤维素等)。

图3 毛细体系银浆与传统体系银浆粘度对比
Figure 3 Comparison of viscosity between capillary system silver paste and traditional system silver paste
(a)—银浆Ms-1与银浆Ct的粘度对比;(b)—银浆Ms-2与银浆Ct的粘度对比。
(a)—comparison of viscosity between capillary suspension silver paste Ms-1 and traditional system silver paste Ct; (b)—comparison of viscosity between capillary suspension silver paste Ms-2 and traditional system silver paste Ct.
针对不同配比的毛细悬浮液体系银浆(A1—A4),进行粘度测试和丝网印刷,每组样品印刷3次,每次印刷2片,每片随机选取6条栅线,进行几何参数测量。银浆粘度对比结果如

图4 不同有机溶剂占比毛细悬浮液体系银浆粘度对比
Figure 4 Comparison of viscositie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pastes
样品编号 | 平均宽度/μm | 平均宽度方差 | 平均高度/μm | 平均高度方差 | 高宽比 |
---|---|---|---|---|---|
A0(传统银浆) | 28.74 | 1.02 | 9.84 | 0.21 | 0.34 |
A1 | 24.20 | 0.88 | 6.10 | 0.09 | 0.25 |
A2 | 32.25 | 2.69 | 10.09 | 0.17 | 0.31 |
A3 | 46.52 | 5.43 | 9.63 | 0.83 | 0.21 |
A4 | 28.62 | 2.77 | 10.53 | 0.26 | 0.37 |
对4种不同配比的毛细悬浮液银浆样品,从固液比、主相液占比和二次相液占比进行讨论。A1样品中固相含量最高,表现为栅线宽度最小和高度最低,较高的固相含量使得银浆粘度较大,虽然其均匀性较好,但过大的粘度会造成网板堵塞和栅线断裂,导致印刷效果很差。A3样品中固相含量最低,表现为栅线宽度最大和高度较低,较低的固相含量使得银浆粘度较小,过网板后银浆的结构不能及时恢复易流平,使栅线的宽度进一步扩大,导致印刷效果较差。在太阳能电池正面,较大的栅线宽度会对电池造成遮光,影响电池的光电转换效
针对印刷效果良好的样品进行电性能模拟。使用Griddler2.5模拟软件,选择P型PERC电池模型,电池尺寸为156 mm×156 mm,其总主栅数为3BB,总副(细)栅数为120条,针对栅线的几何形貌进行模拟,并与毛细悬浮液银浆体系进行电性能对比,模拟结果如

图5 电性能模拟结果
Figure 5 Electrical performance simulation results
(a)—短路电流密度JSC;(b)—开路电压VOC;(c)—填充因子FF;(d)—转换效率Eta。
(a)—short circuit current density JSC; (b)—open circuit voltage VOC; (c)—Fill factor FF; (d)—conversion efficiency Eta.
基于毛细悬浮液理论可制备出太阳能电池正面导电栅线用银浆,通过对粉体颗粒的形貌表征,固相粉末选择尺寸接近的微米级球形银粉和微米级玻璃粉。对银浆有机载体混溶情况进行探究,发现应减少聚合物添加剂的使用,选择可混溶的分散剂和触变剂作为双主相溶剂,选择与双主相溶剂不混溶的溶剂作为二次相溶剂,提高银浆的流变性能。对溶剂的挥发性也进行了热重测试,以确保银浆内溶剂分层次挥发,避免烘干、烧结时栅线结构的坍塌。同时,对毛细悬浮液银浆与传统银浆的流变-粘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固相和二次相溶剂含量,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调整银浆的粘度,进而使毛细悬浮液银浆匹配更多的印刷工艺。通过对不同配比的银浆粘度测试和丝网印刷测试,结果发现:固相含量较高时,印刷栅线的高度较低,甚至出现堵网、断栅现象;固相含量较低时,印刷栅线的高度较低但宽度较大,增加了太阳能电池表面的遮光面积。通过改变各组分配比,最终得到平均高度10.53 μm、平均宽度28.62 μm、高宽比0.37的导电栅线,该导电栅线具有很好的连续性,无断栅现象发生。通过对印刷导电栅线进行电性能模拟发现,相比传统体系,毛细悬浮液银浆可使样品的填充因子FF提升0.15%、转换效率Eta提升0.03%。本研究对太阳能电池的提效降本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袁森.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 13(9): 278-281. [百度学术]
余谟鑫,戴子林,陈少纯,等.太阳能电池封装技术[J].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10, 4(1):1-4. [百度学术]
王茹,龚志明,姜月,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空穴传输研究综述[J].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22, 16(5):703-717. [百度学术]
李涛,周春兰,宋洋,等.晶体硅太阳电池金属电极光学损失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J]. 物理学报, 2011, 60 (9): 795-800. [百度学术]
谭浩巍,谭富彬,梁琦,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的作用机制 [J]. 贵金属, 2022, 43 (1): 91-95. [百度学术]
苟荣华.基于价值工程的太阳能电池片正面银导电浆料优选研究[J]. 价值工程, 2023, 42 (29): 130-133. [百度学术]
郑建华,张亚萍,敖毅伟,等.银浆组成对硅太阳电池丝网印刷欧姆接触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 2008, 29 (10): 1274-1277. [百度学术]
牛玉娇,杨至灏,黄少铭.丝网印刷光伏电池正面电极银浆的流变学研究[J].电子工艺技术, 2015, 36(3): 129-133. [百度学术]
李旺,杨玉婧,周云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结构设计及应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5(3): 52-58. [百度学术]
李凯. 太阳能电池前电极栅线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22. [百度学术]
柳青,任明淑,刘子英,等.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正面银导电浆料的研究进展[J]. 信息记录材料, 2012, 13(2): 39-46. [百度学术]
ERIN K, NORBERT W. Capillary forces in suspension rheology[J]. Science, 2011, 331(6019): 897-900. [百度学术]
ERIN K. Capillary suspensions: Particle networks formed through the capillary force[J]. Current Opinion in Colloid & Interface Science, 2014, 19(6): 575-584. [百度学术]
ERIN K, WOLFGANG K, NORBERT W. Restructuring and aging in a capillary suspension[J]. Rheologica acta, 2014, 53(12): 947-957. [百度学术]
莫丽玢,赵雷,周春兰,等.乙基纤维素和聚酰胺蜡在晶硅太阳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48(3):994-1000. [百度学术]
ALLARD J, BURGERS S, GONZÁLEZ, et al. Effects of particle roughness on the rheology and structure of capillary suspensions[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22, 648(5):129224. [百度学术]
KAZAMA R, MURAKAMI Y, SHONO A. Microstructure and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capillary suspension prepared with plate-shaped particles[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22, 637(20):128254. [百度学术]
胡楠,刘芳,何力军,等.溶剂对银浆性能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3(4):383-386. [百度学术]
韩向超, 张愿成, 刘玉杰,等. 有机载体对正面银浆印刷性能及电极形貌影响[J].电工材料, 2017(3): 11-14. [百度学术]
孟晗琪,李艇,陈昆昆,等. 添加剂对金属银粉形貌和粒径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7, 46(7): 2007-2011. [百度学术]
甘卫平,熊志军,罗林,等. 有机载体对太阳能电池正银浆料性能影响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4,42(8):141-144. [百度学术]
YÜCE C, OKAMOTO K, KARPOWICH L, et al. Non-volatile free silver paste formulation for front-side metallization of silicon solar cells[J]. 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2019, 200 110040-110040. [百度学术]
李晓东,孙希鹏,铁剑锐,等.一种减少太阳电池细栅遮挡的光伏玻璃设计及其对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影响分析[J].太阳能学报, 2021,42(5):194-201. [百度学术]
SUR U K. Capillary force-induced tuning of suspension rheology[J]. Current Science,2011,100(9):1283-1284. [百度学术]